雨一直在下,山看不到边。
年关将至,在老挝北寮高原的大山深处,沐大叔正带着三名老挝员工,开始了春节前的最后一次线路巡检。
沐大叔本名沐贵禄,52岁,云南省普洱人,24多年前跟随商队来老挝务工,并在当地娶妻生子。2006年南俄5水电站前期勘探的时候,沐大叔便作为向导来到了这里,从此结缘,再未离开,大家伙都喜欢称呼他“沐大叔”。
沐大叔负责巡检的是南俄5水电站的22千伏输出线路。这座由中国电建集团以BOT方式在老挝投资建设的第一个水电站项目,装机120MW,年发电量4.4亿千瓦时,负责为首都万象和北部地区提供稳定的清洁电源。自12年前,水电站投入商业运营,沐大叔便接下了线路巡检的任务,每两周一次,每次20多公里,80%处于热带丛林、崇山峻岭之中。
这个时节,正值老挝的旱季,早点7点从营地出发的时候,一切都还正常,没想到刚上山,就下起了小雨。好在沐大叔和队员们都做了充足的准备,雨衣、胶靴、望眼镜、砍刀、“打狗棒”、抗毒药品,一应俱全。
“这总比六七月份要强的多,那雨就跟从天上泼下来的一样,让人寸步难行,这点毛毛雨就‘列罗’了(老挝语‘不值一提’的意思)。”精通老挝语的沐大叔,喜欢在中文中加带着老挝语,引得大家伙开怀一笑,拉近了彼此的距离。
12年间,沐大叔的这帮巡线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。“‘沐大叔’这个称呼,就是这帮小年轻叫出来的。最让我高兴的是,他们中的好几位都成了电站的技术骨干。”沐大叔话语中透着欣慰。
因为雨水太多,北寮高原的热带丛林异常茂盛。“巡线这条路走了数百遍了,但是每次走都要重新找路。这山上草木长得忒快了,几天就是另一番模样。”沐大叔边说边用砍刀开路。作为班长,经验丰富,每次都是沐大叔走在最前面开路,自然也成为巡线路上第一个直面危险的人。
有一次,前进行中的沐大叔突然放慢了了脚步,做出了暂停的手势,大家伙慢慢探出头才发现,前面的草丛中卧着一条足足有2米多长、碗口般粗的眼镜蛇,正昂着头颅、鼓着腮帮,吐着信子,警告着这群闯入者。沐大叔示意大家慢慢后退,一个90度的大迂回,闪身绕过“拦路蛇”,另辟蹊径,各走一边。
另外一种厉害的毒物便是马蜂。它们又喜欢把巢窝建在灌木丛中,砍伐开路,稍不注意,就会引发激烈的遭遇战,几乎每个队员手上胳膊上都有被蛰过的痕迹,一名队员最多的一次被蛰了七下,好在救治及时,没有发生意外。
但给沐大叔和队员最大的考验,还是丛林里高温高湿的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地形。即便是在气候适宜的旱季,林中的温度也达到近30度,大家只能用不停的喝水来补充汗水。“别看杆塔间相隔几百米,但是我们走过去要翻山头、跨深沟,在密林中要绕行三四公里才可以。”沐大叔指着不远处的杆塔说。
巡线途中,沐大叔要先用望远镜“巡视”一遍,然后再“走访一遍”,在杆塔下还要再仔细“端详”一遍,倘若茂密高耸的灌木树丛影响到线路的安全,则需要用砍刀对树木进行全方位“修剪”,遇到绝缘子破损、避雷线接地不良等情况也要及时登记处理……
一路下来,在无数次的挥砍后,胳膊往往要疼上一两天。
当然,巡线路上也有乐事,沐大叔常给大家带来惊喜。“比如遇到了竹笋、竹虫、蘑菇等,我们也会带回来,给电站上的兄弟们增添一道美味,哈哈。”
临近中午,雨也终于停了,大家伙把雨衣脱下,让焖了一上午的湿气潮气挥发出来。沐大叔找了一小方平整处,招呼大家吃饭。今天伙食不错,除了糯米团、辣椒蘸酱,每人还分到一根草本猪肉香肠。或许是因为饭菜的香气,在这深山密林里太过美味,很快一群群昆虫爬拢飞扑过来,队员们司空见惯,照样吃得津津有味。
吃完饭休息的空隙,沐大叔拿出手机翻看照片。一晃十几年过去,女儿已经长大成人,成了“水二代”,在同样是中国电建集团投资建设的老挝南欧江水电站工作,儿子在国内上高中,老婆在80公里外的川矿省城,一家四口,分居四个地方。
砍刀开路,木棒防身,一路披荆斩棘、翻山越岭,一年里难得见家人几次,苦不苦,累不累?“虽然也苦也累,但这些活总得有人去干、去扛。咱们中国电建其他的海外项目,很多人也跟我们一样,毕竟我们服务的是‘一带一路’,造福的是老挝民众,想想也是很了不起事……”
此时,艳阳高照,丛林转入烧烤模式。沐大叔招呼大家起身继续巡线赶路,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他们将于傍晚6点多完成巡线回到项目营地。
粗略算来,12年间,在大山深处,沐大叔和队员们徒步巡线累计近6000公里,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打两个来回的距离,光鞋子就穿烂了40多双。南俄5水电站也已安全运行4000多天,累计发电46.1 亿千瓦时,并被授予老挝“国家劳动奖章”。
此时此刻,在祖国大地上,一幕幕归途返乡、备年忙年、万家灯火、团圆聚会的场景正在幸福上演。
沐大叔和队员们的身影,堙没进茂密的丛林,继续向进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