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6:00,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中央高地,初升的太阳尚未驱走长夜的寒意,一辆越野车行驶在通往牧牛山风场的崎岖山路上,何时有聚精会神地翻看着上午项目现场的会议材料。昨日刚完成塔州新项目考察的他,安排好今天的现场工作后,还将乘坐晚班飞机赶往墨尔本主持明天另一场重要会议。
对于负责公司澳洲业务的何时有来说,这样的工作节奏早已是常态,一本盖满印章的护照记录了他十年海外征程的酸甜苦辣。进入公司以来,他曾先后经历了老挝南欧江梯级电站、卡西姆燃煤电站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,从基层摸爬滚打,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。
2018年,他肩负着公司开拓发达国家新能源市场的战略使命,远赴澳大利亚主持牧牛山风电项目建设和新能源项目市场开发工作。在公司强有力的支持下,短短一年多时间,他整合资源带领国际化团队扎根澳洲市场,攻坚克难推进牧牛山项目建设工作,从无到有搭建起电建澳洲公司业务板块,用海投人的勤奋与坚毅书写了海外新能源市场开拓的崭新篇章。
攻坚克难 践行牧牛山项目开拓精神
牧牛山风电项目是公司首次进入发达国家、开展新能源业务的“先行先试”项目,战略意义重大。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和专业领域,各种困难和挑战接踵而来,这对于管理者系统性、前瞻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一场大考。
自2019年4月牧牛山项目风机吊装工作开始以来,受塔州山火、极端雨雪大风天气与当地吊装资源严重短缺等因素影响,吊装进度一度滞后。作为项目团队负责人,何时有带领团队迎难而上,秉承“介入式、下沉式、穿透式”工作理念,穷尽一切手段攻坚克难,在困境中硬是闯出一条出路:通过与参建各方沟通协调,帮助承包商优化施工组织,把握住宝贵的吊装窗口期,吊装速度从开始的一个月2到3台提升到一个月9台,一举打破了同机型全球吊装纪录,创造了新的“牧牛山速度”!
踏平坎坷成大道,斗罢艰险再出发。为保障各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,何时有带领团队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、不进则退的危机感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谋划开展工作,以“五大坚持”为引领,深入落实“五大要素”管控,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历尽艰辛:设备铸件供货紧张,他多渠道与供货商沟通协调,多次组织厂验,推动风机设备按计划发运;场外道路难以满足大件运输要求,他统筹协调各参建单位按期完成了280公里,涉及10多个地主、30多处专项工程的升级改造;面对塔州历史上最严重山火,他当机立断,以最快的速度组织疏散人员、转运设备物资,并使项目在灾后短期内实现全面复工;面对澳洲并网注册新规,他亲自挂帅,以一日一会一结的的工作频率统筹协调相关单位,推动并网注册审批成功落地。
“天道酬勤,行稳致远”。目前,牧牛山项目各项工作有序推进、环保零投诉,安全零事故,进度、质量、成本受控,社区环保工作亮点纷呈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。当地媒体盛赞牧牛山项目是“改变州运”的重大项目,塔州能源部长特别为项目颁发了“嘉奖状”,这些荣誉既是对公司项目的肯定,也是对顽强拼搏的海投人的肯定。
开疆拓土 筑牢新能源市场前沿阵地
澳大利亚市场成熟度较高,在资质审查、履约监察、实施标准、劳动准入等方面均有细致严苛的限制要求,传统的项目开发路径无法复制。面对诸多未知,如何快速打开局面、站稳脚跟,成为了摆在前沿总指挥何时有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2018年7月,刚到墨尔本的何时有马不停蹄地拜会了中国驻澳使领馆、澳相关政府部门、融资银行、电网公司、当地合作伙伴等相关单位,并逐步与各方建立起密切联系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凭借高效的沟通能力和踏实稳健的工作作风,何时有带领电建澳洲团队逐渐在新市场打开了知名度,也为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部支持。
中国驻澳使领馆领导多次莅临公司和项目现场考察指导工作;在决定牧牛山项目按期并网成败的GPS注册工作中,澳洲电力市场监管机构也为项目大幅提升审批进度,以远超同期项目数月的速度完成审批;咨询机构、合作伙伴为新项目牵线搭桥。
为抢抓市场机遇,何时有带领团队进行拉网式调研,整理出了全澳新能源项目清单,锁定重点地区和项目。何时有始终坚持以项目开发期的“六大要素”为指导,坚持底线思维,严把风险,优中选优,创新性地总结出符合澳洲市场和总部评审的“半绿地三阶段”项目开发模式,为公司在澳的市场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。2020年,公司迎来市场开发“光之年”,何时有对此充满期待:“深耕细作澳洲市场,力争为公司实现光伏项目零的突破。”虽然前路依然会有未知和挑战,但他自信地说,“只为成功找办法,不为失败找理由,尽全力做到最好。”
聚合放大 打造国际化团队精锐战力
为了实现一线管理、总部对接和属地适应的协调统一,他与总部领导和相关部门反复探讨,打造了“精前端,强后台”的矩阵管理模式:充分整合资源,实行“一岗多责”;挖掘属地专业人才,提高前端属地化水平;公司总部设立国内实施工作组,全面对接服务一线,实现了前后方的高效协有序运转。
在选人用人方面,何时有主张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”,通过细致管理和团队协作使整体战斗力提升至最大。这支平均年龄32岁、仅12人的前方团队和国内支撑,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市场开发、项目管理建设中各方面纷繁复杂的工作。
在属地化建设方面,何时有坚持“海纳百川”“融入融合”的理念,凭借着对西方文化的深度理解,选拔了多位专业能力过硬、工作能力突出的属地人才,最大程度地激发属地人才的能力和潜力,在各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在团队能力提升方面,何时有经常和大家分享学习心得体会,“学霸”气质尽显。“对英语的运用炉火纯青”,这是很多中外同事对何时有的一致评价,不论是重大仪式或涉外会议,他都举重若轻。在他的带领下,电建澳洲公司大小会议采用英文召开,许多重要文件材料使用英文编写,读书分享会等业余活动也全部用英文介绍和主持,团队成员的语言能力、沟通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。
牧牛山项目团队和他本人先后获得了公司“先进单位”“先进工作者”“海投之星”“优秀外籍员工”等一系列集体和个人荣誉。这也是他本人第二次获得公司“劳动模范”这一殊荣。与何时有团队打过交道的合作伙伴都说,这是一支满怀激情,散发着朝气与活力的队伍!
“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”,这是何时有经常愿与他人分享的一句话。扎根海外十余年,回首来路,不忘初心;展望未来,砥砺前行。对于肩负海外新能源市场开拓重任的何时有来说,奋斗永远在路上……